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
四川暗查暗访将常态化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3年,构建起广泛收集、科学研判、及时发现、精准溯源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问题管控格局。
《意见》明确,要拓展线索来源,发挥12369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电话、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作用,构建来信、来访、网络、电话、新媒介“五位一体”信访举报网络,实施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严格落实举报人保护制度。
同时,要推进环境质量、监督检查、应急信访、自行监测等信息公开,鼓励各市(州)依托报刊、电视、网站开设“曝光台”,公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改情况。
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强化科技支撑。《意见》提出,要通过完善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固体(危险)废物全程管控、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提升执法装备现代化水平等举措,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动监测监控全覆盖,实现各市(州)应急执法(特种)车辆、无人机、走航车等设备或服务能力全覆盖,全省基本建成要素齐全、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意见》明确,要落实现场巡查机制,推进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将环保网格融入综治网格,形成全域覆盖、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以及工作提示约谈通报等制度,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区域联动执法方面,四川将加强与渝、黔、滇、藏、陕、甘、青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执法,开展省内交叉执法,以执法计划共商、进度同步、标准统一为重点,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强调,要推动暗查暗访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常态化暗查暗访,坚持问题导向,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通过拍摄制作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移交突出问题清单、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传导压力,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问题整改,建设美丽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