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一次口角升级为挥拳相向,换来的是10日拘留与2万元赔偿。近日,安徽省青阳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KTV冲突引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当年轻气盛撞上法律红线,这起案件留给当事人的是沉重的账单,留给社会的则是一面警醒的镜子。
案情回顾:2025年4月20日晚,在青阳某KTV,均为90后男青年的王某、杨某因个人积怨及情感纠葛发生激烈争执。冲突中,杨某未能控制情绪,动手殴打了王某致其轻微伤。经公安机关处理,杨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和罚款。王某因受伤入院治疗,产生医疗费等损失。王某诉至法院,要求杨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及疤痕修复费等共计数万元。
庭审聚焦:庭审中,王某出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医疗票据、伤情鉴定等证据,并坚持要求对受伤所产生的疤痕修复费进行司法鉴定。杨某承认自己动手的事实,但强调系因王某多次言语挑衅、侮辱后致其情绪失控。王某、杨某均表示愿意调解,在王某提出需杨某赔偿5、6万元时,杨某情绪激动,称是王某先惹的他,因这次被拘留,原来的工作也丢了,失去收入来源。双方在赔偿金额上立场尖锐对立,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法官考虑到王某申请的疤痕修复费鉴定程序复杂,鉴定费用高昂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故而着重向双方释明了鉴定风险,引导双方理性评估诉讼成本与收益。为避免增加当事人讼累、尽快解决纠纷,法官又分别与王某、杨某进行了单独沟通。经法官引导和利弊分析,王某同意降低赔偿诉求,不再坚持最初的5、6万元;杨某则同意分期赔偿王某2万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法官提醒:这纸调解协议,避免了高额鉴定成本和结果不确定的风险,是双方在法官引导下务实解决纠纷的体现。然而,回看冲突全程,杨某冲动挥拳,付出的代价清晰且沉重,不仅让自己失去人身自由,更因违法而失业,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赔偿;王某的言语挑衅,看似占了口舌便宜,却最终引火烧身,承受皮肉之苦和治疗之痛。这起纠纷没有赢家,只有深刻的教训:暴力是法律红线,任何理由的侵犯必将付出代价;言语挑衅亦非无咎,伤人终害己。青年人遇事务必冷静克制,管住口、管住手,学会理性沟通或法律途径化解矛盾,切莫因一时之快酿成追悔莫及的苦果。
青阳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始终坚持从案情实际出发,深入剖析各方利害关系,引导当事人选择高效、低成本的解纷途径,力争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同时,青阳法院注重发挥个案的社会指引作用,积极传递理性、守法、诚信的行为准则,引导公众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处理矛盾,共同守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刘鑫)
责任编辑 程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