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公安报
自2022年启动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江西省赣州市以沉浸式宣传筑牢全民防线,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毒品犯罪,以全覆盖模式推进综合治理。今年6月,赣州市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凝聚合力 联动推进示范创建
赣州市委和市政府将禁毒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审议通过《赣州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与责任链。赣州市禁毒工作专项组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动共治等机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
赣州市将排查管控制毒高危场所责任纳入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压实基层组织属地责任。赣州市公安局制定下发排查指南,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打击防范制毒工作。同时,赣州市依托相关小程序,组织基层网格员、社区干部、护林员等力量加强排查管控。2022年以来,全市共摸排制毒高危场所6500余处,连续3年实现制毒案件零发生。
“同学们,这些都是毒品,它们会披上奶茶、糖果的外衣,我们要擦亮双眼,坚决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食物。”11月7日,在信丰县第四小学内,信丰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手拿毒品仿真模型,围绕毒品的危害和如何预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教育课。
3年来,赣州市公安机关共举办各类禁毒宣传活动3000余场,从城市商圈到乡村集市,从校园课堂到企业车间,禁毒宣传车、VR禁毒体验室、禁毒文艺演出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让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针对青少年群体,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部署开展未成年人禁毒教育活动。2023年以来,该院举办校园法治课、播放禁毒宣传视频、庭审进校园等活动200余场,受教育未成年人20余万人。赣州市县两级法院开展“圩日法庭”“普法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190余次,受教育群众9.3万余人次。
清源断流 纵深开展综合治理
2023年10月,一场集中收网行动启动——赣州警方成功打掉多个贩卖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团伙,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0名,查处吸毒人员110名。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是赣州市公安机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生动缩影。
2022年以来,赣州市公安局以“清源断流”“拔钉追逃”“赣鄱百日禁毒”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构建起“打源头、摧网络、端窝点”的体系化打击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侦破毒品刑事案件494起,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4900余名,缴获各类毒品119.75千克。
针对麻精药品等成瘾物质滥用问题,赣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坚持打早打小、打击教育并重原则。依托咪酯被列管以来,全市共侦破此类毒品刑事案件37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93名,查处吸食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违法者2970人次,形成有力震慑。
赣州市公安局联合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市易制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全环节监管,有效防范管制物品流入非法渠道。同时,赣州市公安局积极推进毒品实验室和情报研判中心建设,深化警种合成作战,全面排查涉毒线索,实现对毒品犯罪的精准研判与集群打击。
管控并举 同心共筑禁毒防线
近年来,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引领带动下,赣州市全面升级禁毒社会化管理工作,全市2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标准化626服务中心,心理健康室、信息采集室、吸毒检测室、宣传教育室、综合办公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其中信丰县和石城县的626服务中心获评江西省首批“优秀626服务中心”。
赣州市委和政府狠下功夫,建立健全禁毒社工、专职工作人员、禁毒志愿者队伍,配备226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帮扶工作。目前,赣州全市的禁毒志愿者也已发展至近2000人。
赣州各县(市、区)626服务中心扎实做好“帮扶、救助、管理、宣教”工作,详细了解吸毒人员的家庭状况、心理特点、就业情况及吸毒史,依托相关平台,采取“一人一策”措施,确保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各中心严格落实“1+N”工作措施(即见面核查+吸毒检测、毛发采集、谈心谈话、风险评估),有效夯实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基础。目前,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高于99%。
赣州市禁毒工作专项组推动建立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戒毒康复人员心理疏导、家庭关爱、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2022年以来,全市共为1.4万余名吸毒人员提供禁毒社会化管理服务,帮扶困难对象163人。(记者 谢俊思)
责任编辑 程东建 徐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