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徽芜湖市鸠江区湾里街道以“阳光物业”建设为抓手,推动物业管理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深耕“民生为大”的物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升级”的物业管理格局。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联建融合达到新高度
(一)构建“1+4+N”协同治理体系
湾里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物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按照“党建引领、分类实施、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制定《湾里街道2025年度阳光物业管理实施方案》,成立“湾里街道阳光物业联席会”,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支部)-业主委-物业企业(支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的“1+4+N”协同治理体系,统筹多方联动,将“阳光物业”服务覆盖各小区。依托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社区”多方矛盾化解平台,通过街道督导社区、社区协调业委会、业委会监督物业企业,社区和业主委联合考核物业企业服务履约,同步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群众监督,逐步理顺管理机制。
街道党工委书记曹悦活动现场接待来访群众
(二)打造“红色矩阵”教育平台
建立街道阳光物业实训基地,开发“理论课堂+情景模拟+现场教学”三维课程体系,组织专题培训4期覆盖500余人次。在小区设立“红色议事厅”,开展“长廊夜话”、“楼门对话”、“露营新语”等特色活动。特别设立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特色培训班,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重点围绕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技能提升等内容,对物业企业党员、物业人员、红管家、网格员等开展培训。
(三)深化“先锋领航”行动机制
建立“1+3+N”党员联系户制度,即1名党员联系3个楼栋、服务N户居民。深入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全街“社区两委”与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构建起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物业领域工作体系。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模式,成立小区党支部25个,各物业企业均成立党支部,其中2个物业项目部成立了党支部,对条件不足成立支部的物业项目部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实现全街居民小区、物业党的工作全覆盖。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许红霞在活动现场接待群众
二、服务大局显担当,基层治理展现新作为
(一)筑牢守护家园“物业防线”
全面部署和推进雨季防汛、外墙脱落排险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三防责任,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组建并优化15支应急抢险“党员先锋队”,通过“亮身份、做表率、争先锋”等有效方式,对风险户开展“敲门行动”,做到不漏一户,将防汛、防外墙脱落安全知识宣传到“最后一米”。上半年已经投入270万元用于外墙排险维修,下半年继续投入800万元用于外墙排险维修。
(二)激活城市更新“行业动能”
社区党组织“牵头管”,整合业委会和物业企业资源,与70家驻社区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建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联系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业委会等有关人员担任成员参加的联建会,重大事项由联建会研究审议后送交物业企业执行。截止9月底,召开联建会议102场次,解决物业服务中的矛盾纠纷等问题230余件。物业企业和社区联合开展业主请上座、物业项目经理接待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79条,解决率达100%。活动以“社区+物业”的方式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在寓教于乐中强化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
(三)绘就平安建设“湾里样本”
1、定期召开平安物业建设协调会,压实平安建设物业责任。街道制定物业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物业在反炸宣传、治安巡逻、防火防盗等工作责任,把小区平安建设作为物业服务的底线要求。聚焦阶段性平安建设重点,构建社区吹哨、物业联动的服务机制,联合派出所常态化开展反诈防骗宣传,强化居民防护意识。
2、电动车安全治理、消防系统运维。一方面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电动车辆有序管理、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维护等运维工作;另一方面构建“社区—物业企业—业主”三位一体的安全架构,要求社区和物业企业大力宣传,争取居民理解支持、自觉遵守,打造始于精细管理、终于共治共享的“湾里样本”。
合南社区党组织联合物业企业开展户外“业主请上座”活动
三、民生为本提质效,幸福家园呈现新气象
(一)打造“全龄友好”服务体系
建立楼栋长收集、网格长分办、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面对面的交谈、线上意见征集等方式,了解不同年龄段群众对物业服务、生活服务中存在的困难。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围绕“健康守护”“成长守护”为主要维度,兼顾小区全龄居民的情感需求,以紧急专业救护、健康咨询义诊、适老化公共空间改造等物业服务为主要抓手,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全龄群众生命周期、生活场景,从小区安全、长者关怀、儿童关注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全龄友好”小区。
(二)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
根据群众“需求清单”开展服务项目,将物业服务延伸至居民小区、楼栋单元门口,不断缩小为民服务半径。打造邻里议事厅、居民文娱室等15个,常态化为小区居民提供医疗、便民、娱乐等多元化服务活动154场次,办理便民事项240余件,推动“家门口”协商议事,享“邻”服务。同时,组建“党员巡逻队”“银龄红管家”等服务队28支,主动到小区参与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法律援助、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不断壮大小区治理服务力量。
华强社区党组织开展红管家座谈会
(三)实施“物业服务月”专项行动
街道统一制定“物业服务月”工作方案,全街统一行动。“物业服务月”提供物业咨询服务、健康关怀、理发服务、家电维修等项目。坚持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包括书写春联、剪窗花、糖画制作、乐器演奏、舞蹈展示等文艺活动,涵盖全街各小区。
(四)实施“物业+”的便民服务
物业企业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精神,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不断完善“物业+”特色服务套餐。如:维修家电、慰问帮扶、代缴代购等为民服务内容。利用业主请上座等形式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动态调整服务项目,力争便民服务真正贴合群众需求。
物业企业严格落实“六必访”制度,即对新入住业主、遭遇突发事件家庭、存在矛盾纠纷住户、困难家庭、空巢老人、重点人员进行定期走访。今年国庆、中秋期间物业企业走访140余户老年人,主动了解需求,增进物业与群众之间的情感信任,打造有温度的物业服务。
四、共筑同心谋幸福,社区治理开创新局面
(一)培育“红色文化”,提高居民素养
街居两级指导各小区党支部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确定一个具体实施项目,打造“一居一品”特色项目。积极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和小微场所,将空间转化为党群服务和物业服务的双重阵地,为居民提供一个集阅读、研讨、分享为一体的多功能学习空间和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立“四大站点”,红色议事厅、红色调解室、红色阅览室、红色管家室,在“可视化”阵地建设中,不断注入“红色物业”基因,培育“合邻共筑”等品牌活动10个,建设小区党史文化长廊6处,设置“红色书吧”3个,举办读书分享会30场次。
截止九月底,报送物业服务方面的新做法新成效市级以上媒体信息共计144篇(含省级116篇),其中《创新“三有”模式,幸福生活“一键直达”》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二)构建“多元共治”协商机制
推行三级议事协商机制,鼓励居民对小区的物业管理、文化活动、小区治安等进行集中商议,促进邻里和谐。第一级“楼栋座谈会”由楼栋长组织开展,对楼栋内发生的问题进行协调,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二级“小区议事厅”由小区党支部、物业、群众等组成,对楼栋内未能协调的事项专项攻克。第三级由街道牵头,组织社区、共建单位、小区党群服务站成员、群众骨干等开展联建会,对重大问题协商研究。
银湖社区党组织联合物业企业、小区群众开展文体联谊
(三)壮大“志愿服务”生力军
组建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28个党员先锋岗,结合“主题党日”“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开展环境整治、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150余场,参与党员志愿者超520人次。创新建立“党员领办清单”机制,建立“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推动社区治理力量从“事后管理”向“事前服务”转变。
五、夯基垒台促提升,行业建设焕发新活力
(一)阳光物业实施“标准化建设”攻坚行动
严格按照《芜湖市住宅小区“物业芜优美好家园”建设行动方案》、市区两级季度测评指数要求、《关于湾里街道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考核办法》,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物业服务质量。
街道在推动基层治理中,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全街开展“物业在身边,书记在家门口”暨业主请上座活动实施方案》,推动街居两级真走实访,建立“家门口”物业,满足群众对优质物业服务的愿景。
(二)阳光物业实施“服务提升”,助推行业升级
在各小区统一打造“阳光物业”服务兑现专栏,展示物业月度、年度重点工作,构建“一板观全域”的“阳光物业”监管平台,实现物业与群众之间“服务可量化、支出可溯源、收入可监督、权益须归位”的工作目标,让物业服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群众监督。
实行“群众反映物业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即物业在接到群众反映物业问题的电话,30分钟以内到场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接入“芜湖市整治物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强化“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专项行动”。
(三)发扬“枫桥经验”,解决急难愁盼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街道建立矛调中心,构建多方联动的物业服务纠纷调解、投诉办理处置工作机制。街道还创新推行“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三举措形成投诉处置闭环,筑牢安居第一道防线。
各社区均建立了调解室,金湾社区退休老干部韦开兰成立“一家人”调解室尤为突出,部分社区还建立好人工作室。截止9月底,调解75起,热线投诉量与同期相比下降10%。
针对群众对物业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物业企业履约合同主体服务外向“增值服务、关键服务”延伸,将矛盾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把投诉热线建成干群“连心线”,为基层治理贡献行业新动能。
(四)阳光物业打造“职业化”的从业队伍
1、以会代训,培育带头人。街道坚持每月召开“主题式”工作例会,工作例会既是工作复盘又是工作部署会、既是新要求讲解又是问题收集会,也是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讲会。主题式工作例会从业务能力上解决“跟不上”的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不想跟”的惰性认识,助推物业管理、物业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2、提升行业文化,建强队伍。街道深刻认识到物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队伍建设问题,根据物业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思想教育、各项制度中寻求解决办法。要求物业企业善待员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求物业从业人员做到即是生产员、也是宣传员,更是志愿服务员。一个小区在群众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在做好“四好小区”的前提下,通过优质服务的日积月累,为企业发展赢得群众信任的增量。
(五)阳光物业坚持“增进民生”为工作核心
物业服务企业在融入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聚焦消防通道、飞线充电、违规养犬等民生问题,强化办好办实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行业力量。
湾里街道的物业管理工作在融入基层治理过程中构建“多位一体”工作机制,在小区建立志愿服务队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与社区、业主委、共建单位形成活动联办、力量共聚、资源互补的“合和湾里”物业工作生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共同走好新时代党在物业工作层面的群众路线。(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