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千年侗寨,一方火塘暖意融融,几张长凳紧紧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一场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总书记亲切地握着苗族大姐石拔三的手,问一家人生活光景,一起算收支账。
彼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刚提出不到一年。“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是那次考察的关键词。
而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到了最后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土新篇”如何开启,备受瞩目。
两个重要时点,总书记都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当地群众围坐交流,饱含深意。
围坐共话,温暖是乡亲们最深切的感受。
十八洞村村民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村子里。“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是大姐”……一句句亲切交流,情满苗寨,温暖人心。
肇兴侗寨的村民们还沉浸在兴奋中,总书记同大伙儿肩并肩就座、心贴心交流。“大家伙儿的心里很暖。”参加交流的人这样说。
两次辗转数千里,两次奔赴民族地区,同乡亲们坐在一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图景中,不仅有高楼大厦、前沿科技,也有乡野温暖、人间烟火。
围坐共话,谋的是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总书记揭开我家粮仓,问我粮食够不够吃?种不种果树?养不养猪?他还走到猪栏边,看我养的猪肥不肥。”时至今日,石拔三依然对总书记到来的一幕幕场景记忆犹新。
“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同村民们交流中,了解了十八洞村的具体情况,总书记提出对策,“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总能办得成。”
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精准扶贫”。春风从深山苗寨吹遍千村万寨。
这次在侗寨,围坐一起的,有张罗起青年表演队的侗族大歌传承人,有带着绣娘们一同致富的蜡染手艺人,还有把家乡特产带向广阔市场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家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也是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阅卷人”。
左图:近期,游客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体验非遗蜡染艺术(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右图:这是2024年拍摄的绣娘在十八洞村梨子寨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制作苗绣产品(湘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总书记特别亲切”“我们说的话总书记听得很认真”“每个人说完,总书记都有回应”……
问得清、把得准、谋得远。侗族大歌、蜡染、鼓楼……传承好发扬好这些侗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围坐共话,凝聚的是团结一心加油干的力量。
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交流的地方,是一座八角鼓楼,已有数百年历史。
大家的事情要大家商量,万众的事业要万众努力。
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八洞村人都说,是总书记思想的指引,让村子“醒”了过来。大家铆足一股劲儿,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移“穷山”。
如今,侗寨鼓楼里,未来怎么干,大伙儿说得起劲儿,浑身都是干劲儿。
左图:近期,人们在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园里演唱侗族大歌(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右图:这是2023年拍摄的十八洞村长桌宴(湘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制作的侗族琵琶销售额已经突破10万元,有望创新高”“把蜡染体验店经营得更好,带动更多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打造更丰富旅游业态,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家门口就业”……一个个小愿景串联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图景。
大山深处春寒料峭,这场别样的“座谈会”越开越热烈,人人心里都暖乎乎、亮堂堂。
策划:赵新兵、张晓松 主笔:高蕾、胡梦雪、汪军
视觉:张爱芳、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贵州分社联合制作
3月17日,临近春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调研。
围坐共话幸福图景
- 时间:2025-03-19
- 打印
分享:
延伸阅读:
-
引领睦邻友好合作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俄罗斯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06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5-04-30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5-04-29 -
外交部:美对华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是典型霸凌行径
2025-04-28 -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
2025-04-24 -
学习进行时丨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2025-04-22 -
习近平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
2025-04-18 -
习近平抵达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