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4年年末到2025年年初,北京过了一个“贫雪”的冬天。几乎整个冬季,人们没能盼来一次全市范围内的降雪天气。初冬时,很多市民都纷纷感叹,这个冬季不太冷。
这一感受也并非完全主观,实际上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的消息,2024年11月4日北京才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这一时间较常年偏晚4天。晚入冬还具体表现在10月下旬中期至11月初,北京市的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
初雪日迟迟不来,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冬季“贫雪”的北京在2025年春季有可能迎来降雪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水汽不足,太干燥
雪,从来不是想下就能下。即使有着低温条件,降雪也需满足足够的水汽条件。
这个冬季,北京确实难见到下雪天气。但也并非完全无雪,在西部、北部山区曾有明显降雪。
气象工作者“台风眼”(自然名)告诉记者:“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需要回归到降雪的条件。如果水汽条件匮乏,单纯的低气温很难导致降雪。目前这个冬天,北京地区水汽不足,没有降水的原料,也就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降雪困境。这与近期(尤其大寒节气后)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有关,冷空气导致天气干冷,输送到北方的水汽明显不足。”
另外,近地面的温度也有影响。如果近地面温度较高,会让本就不多的降雪在经过近地面时融化,且被风一吹,基本没有什么雪能落到地面形成积雪。这也是相比于山区,北京市区未见明显降雪的原因。
同时,频繁到来的冷空气在降水量和气温两方面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一方面,近期北京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带来了气温的骤升骤降。
“不过,这种降水偏少还未达到干旱程度,是否干旱还要看土壤湿度,从目前的农业干旱监测来看,北京及周边地区都处在正常状态。”“台风眼”表示。
冬季气候变化除了给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最关心冬季气温变化的还有公众。
“气温的反复,会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影响。如果气温是渐变的,人们从心理和身体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不会带来太多身体适应性的问题,但短时间内气温骤升骤降,身体适应不了会容易感冒发烧,尤其是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气温剧烈波动带来健康风险。另外,气温骤升也会给花花草草带来误判随之发芽开花。”“台风眼”说道。
早春的北京可能有降雪吗?
时间已进入2月底,我们还能期待北京的初雪吗?
通过对过往气象资料的分析,答案也许有惊喜。
“早春的北京可能会降雪”,“台风眼”告诉记者:“2月底3月初,北方水汽条件好转,输送到北京上空的水汽会增多,此时如果遇到较强冷空气的到来,北京降雪的概率没准会增大。”
刚刚过去的2024年,在惊蛰节气当天(2024年3月5日)北京就曾迎来一次降雪,当日最高气温跌至2摄氏度。不少市民、游客兴致盎然,纷纷前往故宫赏雪游玩。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惊蛰时节气温会逐渐回升,天气逐渐变暖,也是春耕开始的节令。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小麦开始拔节,油菜开始见花。
此时的一场春雪,会带来什么?
对于农业来说,惊蛰前后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如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农田会导致地温回升缓慢,土壤解冻延迟,同时低洼农田易积水,影响根系呼吸。“不过,从目前的趋势看,3月4号和3月6号华北一带的降水过程对北京的影响相对较弱。“台风眼”说道。
不过需注意,冷暖空气碰撞会使得气温升高蹿低,公众需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做好准备。“台风眼”提示,厚衣服不着急收,春捂秋冻,春捂就在此时。注意腰部和腿脚的保暖。另外,预计3月初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雨雪天气,有出行安排的市民、游客注意关注路线上的天气变化,关注临近预报预警,及时调整行程,注意出行安全。
在“台风眼”看来,整体而言2024冬季—2025年早春,天气异常主要体现在气温阶段性波动大,本该最冷的三九时节气温却明显偏高,而大寒节气经过立春再到雨水节气的当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又导致气温偏低,天气干冷。不过,本周冷空气较弱,中东部大回暖,气温迅速飙升,但随后又会有气温骤降,公众需注意这种气温波动剧烈的天气。
“另外,最近30天全国大部降水偏少,还需关注未来干旱发展情况,好在目前来看全国整体为正常状态,干旱区域主要在广东、云南等地。而在贵州、湖南、江西等地降水持续偏多,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光合作用,需注意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台风眼”强调。
原题:北京“贫雪”真相:冷空气狂刷存在感,水汽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