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走进初冬的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随处可见晾晒在簸箕里的一排排黑褐色、奶白色粉丝,格外引人注目,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
在陵阳镇分流村一农家小院中,一口土灶台前热气腾腾,几个村民分工合作,制作粉丝的师傅熟练地将红薯清洗、榨碎、过滤、起粉、晒干、冲水、蒸熟……经过多道程序,一根根粉丝从机器里缓慢流出,在细致地整理后,被挽好搭在竹竿上晾干定型,不一会儿,一簇簇粉丝挂满了竹竿,小院内飘出浓浓香味,“土疙瘩”红薯变成了晶莹透亮、光滑爽口的红薯粉丝。“我们家做红薯粉丝已经20几年了,别看这东西简单而普通,其中学问大着呢,红薯洗涤、粉碎、过滤、静置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走完需要好几天时间,每一道程序都得有专人把控,才能出最好的成果”,今年69岁的村民刘师傅边晒着粉边乐呵呵地说道。每逢初冬时节,陵阳镇大部分村民都会将家中的红薯制成粉丝,柔软筋道、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了众多农户冬闲增收的法宝。
家住梅山村的李思冰从2021年开始就从事粉丝加工产业,前两年主要在自家加工,今年规模扩大,便租赁了梅山小学校舍,购置了蒸汽锅炉,每次加工数量由原先的4桌增加到10桌,每桌收取加工费30元。“我们这里土质肥沃,所产红薯含淀粉量多口味香甜,品质好,所以加工出来的原生态的手工粉丝味道好,根本不愁卖,这段时间每天要给村民加工大约280斤红薯粉,一天下来收益有500元。”
如今,手工制作红薯粉丝,这一传统技艺正在引领着村民走在致富的道路上。下一步,陵阳镇将深入挖掘乡村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鼓励村民持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同时,不断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升本土粉丝品牌价值,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小”粉条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鲍慧玲 施青林 程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