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本网讯 (胡遵远 宣自梅 程东建) 近期,安徽金寨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校)喜讯不断、捷报频频:6月25至26日,全国第二届红色文化论坛暨大别山精神研讨会在该院召开,中共六安市委常委、金寨县委书记汪冬同志在会上交流了金寨县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经验,该院一名副院长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入选研讨会《论文集》;7月4日,该院选派的3名选手在六安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7月18日,在六安市举办的“我心中的大别山革命精神”研讨会上,该院报送的7篇论文全部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一、二、三等奖分别为2篇、2篇、3篇,并有3名同志在大会上作学术交流发言;7月22日的《学习时报》以《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题、8月5日的《皖西日报》以《金寨干部学院积极弘扬践行大别山精神》为题,分别报道了该院的整体工作情况;7月2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具体负责、该院一名副院长担任执行主编的《红色记忆丛书---革命老区巡礼》之《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篇)》编撰工作推进会在该院召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喜人的工作局面,与其高度重视红研(红色文化与大别山精神研究)科研工作、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息息相关、密切相连。
一、突出“红”,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宣传红色金寨。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历史灿烂辉煌、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指导工作时,曾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可以说,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是“因红而生”。红色立院、科研兴院既是该院的正确选择,也是该院的成功之道。几年来,该院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研究金寨红色历史、积极开发丰富红色资源,精心撰写有关金寨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文章,大力宣传、积极推介红色金寨,不断提高金寨的知名度、扩大金寨的影响力、树立金寨的新形象。仅2021年以来,该院教师就在《人民政协报》《中国国防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华魂》《党史纵横》《人物传记》等几十种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宣传红色金寨的各类文章160余篇。
二、塑造“特”,认真研究红色历史,积极编纂红色读物。为充分彰显金寨特色、大力弘扬老区传统,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积极组织精干力量持续不断地编纂红色书籍、教辅材料,以便科学系统地向外推介金寨、传承红色基因。几年来,该院编纂出版了《红色金寨》《红色家风代代传》《将军县的红色征程》等教辅读物,其中《标杆》和《将军县的红色记忆》等书还荣获了安徽省党史科研成果优秀奖。
三、围绕“新”,用足用活红色资源,着力推出优质课程。该院特别注重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新课程。比如,2022年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该院组织教师从金寨、皖西乃至大别山区的红色历史中,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红色故事,着力打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课程。
四、着眼“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宣讲效果。该院不断推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宣讲方式,积极拓展红色宣讲的范围、切实增强红色宣讲的效果,着力提升红色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生命力。在宣讲内容上,注重多样性,努力满足不同群体、不同班级的学习需求,有的以史为主、有的以人为主、有的以论为主、有的史论结合。在宣传方法上,注重故事性,努力用娓娓动听的语言讲述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获启迪,以此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宣讲方式上,注重灵活性。比如,以红色经典歌曲为主线讲述丰富多彩的大别山革命历史,通过一支支经典红歌把一个个曲折生动的红色故事“串联”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同时,积极采用微党课、短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着力提升红色宣讲的效果。
五、立足“准”,针对老区金寨实际,着力推出研究课题。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选择研究课题、积极开发利用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及时与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进行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均通过省社科平台发布一定数量的老区发展亟需研究、金寨发展应该深入研究的红色文化课题,吸引省内外专家、学者积极为老区发展献计献策、献智出力。几年来,共发布课题30多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申报省市党校系统教学科研课题,2021年成功申报省级党校系统科研课题1个、市级党校系统科研课题6个,2022年仅省级党校系统科研课题就成功申报3个,名列县区党校前列。
六、紧盯“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咨政调研。该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心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农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摸实情、听真言,积极开展咨政调研工作,撰写了一大批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咨政报告和调研文章。仅2021年以来,该院就有30多篇咨政报告获市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有的还在《祖国》《决策》《安徽省情》《江淮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七、追求“高”,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该院立足老区实际、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组织教师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学术论文,努力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发展之策、高质量发展大计。2021年至今,该院教师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理论文章40余篇。
八、瞄准“联”,扎实做好对外合作,倾力实现“借船出海”。去年以来,该院与安徽大学续签了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协议,与皖西学院进行了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与高台干部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第一批加入全国革命老区干部学院联盟,主动融入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的“大潮”之中,积极谋求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良好效果。